作者碎碎念:
- 学习的重点需要从学习语法转到学习思想
-
语言只是工具。特别是在AI快速发展的当下(当然,AI目前也只是一串代码),AI辅助下的代码编写将极大提高效率,降低编写难度。那么在此种情况下,我们自身与AI,与旁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。(额,或者说是主观能动性。)
-
早年学习过程中,我会花很多时间查找实现某个功能的函数,或者查询函数调用方法。初学者也大多如此。当然,这是不可避免的,即便是现在,这些基础的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。只不过在AI发展的当下,直接采用AI检索,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。虽然AI检索的准确性有待考量,但就我个人使用来看,准确率较高,如果有一定的代码经验,在AI给出的不完全正确的框架上,也可以很容易改成正确的。
-
事实上,任何事情,最重要的都是思想和方法。
-
思想这个词太宽泛了,具体来说就是: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。这个才是最关键的。
- 拥抱新技术
- 当经社会,技术更新迭代极快,
- 优先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的长处上,有余力再补短板
- 学生时代的笔者,会倾向于花更多精力在补短板上,力求均衡发展。延申到社会中,就会倾向于在知识领域中横向发展,拓展不同的领域。(这一点在我写的博客类型中也有体现,领域很宽。)
- 但是,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,而且学习新技术的时间,远远赶不上技术更新换代的节奏。从投入产出来看,这是一笔及不换算的买卖。
- 但有时,学到新东西,又会给我们带来正反馈,会让人开心。而且,随着就技术的废弃,我们迟早要迈入新领域的学习。
- 这里就出现了第一个矛盾点:到底是补短板,还是发挥优势。(这里我将未学习的领域都称为短板。)与一般的木桶理论不同的是,这里的板子的长度实际上受自身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影响,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。
(1)在这个前提下,实际上有两个木桶,一个是环境需要的木桶情况,一个是自身能力客观的木桶。
(2)这又扯到另一个故事,(文武学习方向的故事。具体啥忘了。)但是这个故事严谨来说,是不能完全搬迁到现在社会情况下的。这个就是所谓的学习成本问题。
(3)实际上,我们在选择当前主要发展方向时,需要结合自身规划、学习成本、社会需求三个方向发挥优势。
(4)补短板,是对未来的投资,而且这个短板要是未来可能发展方向上。短时间收益不高,但长期来看还是有收益的。 - 总的来说,笔者认为,提高长板是提高当前环境下的竞争力,能够直接获取收益;而补短板是未雨绸缪,对未来的投资。
- 因此,对于或在当下的我们,长板是我们需要优先提高的。而短板则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积累。很可能有一天,短板的长度会受环境影响一跃成为长板,而长板可能跌为短板。这便是发展的理论。
- 那么,最后一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矛盾的特殊性。
- 之前提到的所有感想,仅为笔者个人看法,这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所得出的,笔者的这些想法是为了促使自身更好的生活。那么在不同成长经历下的你我,不一定会这样。
-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- 以上所有都是参考,最终如何抉择,看自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