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- 问题1:沉积岩薄片识别模型设计
 - 问题分析
 - 核心任务:基于“南京大学沉积岩教学薄片照片数据集”,构建多类别分类模型,区分火山碎屑岩、砂岩、泥页岩等9类沉积岩。
 - 特征提取需求: 
- 颜色特征:矿物成分差异导致偏光下颜色分布不同(如灰岩的方解石高级白与砂岩石英的灰色)。
 - 纹理特征:颗粒分选性(砂岩的均匀颗粒 vs 泥岩的无序黏土)与层理构造(页岩的薄层理)。
 - 亮度特征:矿物透明度(如硅质岩高亮度 vs 泥页岩低亮度)。
 
 - 数学建模关键点: 
- 特征工程:提取颜色直方图(HSV空间)、灰度共生矩阵(GLCM纹理)、局部二值模式(LBP)等传统特征,结合CNN自动提取的深层特征。
 - 多特征融合策略:设计加权拼接或双流网络(如传统特征与ResNet输出融合),通过全连接层优化特征组合权重。
 - 类别不平衡处理:对少数类(如蒸发岩)采用Focal Loss或过采样技术(SMOTE)。
 
 - 模型选择:以ResNet-50为主干网络,引入注意力机制(如SE模块)聚焦关键区域,输出层采用Softmax分类。
 - 挑战与解决
 
- 特征冗余:使用PCA或L1正则化筛选有效特征。
 - 显微图像噪声:预处理加入非局部均值去噪与对比度受限直方图均衡化(CLAHE)。
 
- 问题2:跨岩类模型泛化与改进
 - 问题分析
 
- 核心任务:验证问题1模型在变质岩、火成岩中的泛化性,并改进模型以提升三岩类分类精度。
 - 跨岩类差异: 
- 火成岩:显晶质结构(如花岗岩)或玻璃质(如玄武岩)。
 - 变质岩:片理构造(如片岩)或粒状变晶(如大理岩)。
 
 - 改进策略: 
- 多尺度特征融合:通过特征金字塔网络(FPN)捕捉不同岩类的宏观构造(如片理)与微观矿物特征。
 - 域适应技术:使用对抗训练(Domain-Adversarial Neural Networks)减少沉积岩预训练模型向其他岩类的域偏移。
 - 混合特征增强:将传统纹理特征(如Gabor滤波响应)与CNN特征在中间层融合。
 
 - 评估指标:对比改进前后的混淆矩阵,计算跨岩类的F1-score提升率。
 
- 数学建模
 
- 损失函数设计:联合损失函数=分类交叉熵 + 域对抗损失(λλ控制权重)。
 - 优化目标:最小化岩类内距离,最大化岩类间距离,公式化: minθ∑i=1NLcls(yi,f(xi;θ))+λLadv(D(f(xi;θ)))minθ∑i=1NLcls(yi,f(xi;θ))+λLadv(D(f(xi;θ)))
 
- 问题3:附件1数据测试与结果汇总
 - 问题分析
 
- 任务分解: 
- 步骤1:用问题2改进模型筛选附件1中的沉积岩(二分类:沉积岩 vs 非沉积岩)。
 - 步骤2:对筛选出的沉积岩,用问题1模型细分至砂岩、泥页岩等5类。
 
 - 数学建模要点: 
- 两阶段Pipeline:级联模型减少计算量,第一阶段用轻量级MobileNetV3快速过滤非沉积岩。
 - 不确定性校准:对沉积岩子类预测结果,采用蒙特卡洛Dropout估计置信度,过滤低置信样本(阈值>0.8)。
 
 - 结果处理: 
- 统计输出:对每类沉积岩计数,生成频数分布直方图。
 - 结果验证:随机抽样人工复核,计算误判率(如将白云岩误判为灰岩的比例)。
 
 
- 沉积岩的岩性描述是其分类和实际应用的核心,主要基于矿物组成、结构、构造、颜色及其他物理性质。以下是针对单独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详细分析:
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反映其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:
沉积岩的结构指颗粒的大小、形状、排列方式,直接反映沉积环境能量:
沉积岩的宏观构造是判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:断口特征:页岩的平坦断口 vs 砂岩的颗粒状断口。- 高孔隙砂岩(储油气) vs 致密页岩(隔水层)。
 - 硬度:石英砂岩(高硬度,小刀划不动) vs 泥岩(低硬度,易碎)。
 - 密度:煤(低密度) vs 燧石(高密度)。
 - 孔隙度与渗透性:
 - 红色/褐色(氧化环境,含赤铁矿,如红层砂岩)。
 - 黑色/灰色(还原环境,含有机质或硫化铁,如黑色页岩)。
 - 原生色:
 - 次生色:风化或矿物浸染导致(如褐铁矿使岩石呈黄色)。
 
 
-  
- 结核:化学沉淀形成的团块(如燧石结核、黄铁矿结核)。
 - 缝合线:压溶作用形成的锯齿状缝隙(常见于石灰岩)。
 - 生物遗迹(如虫孔、足迹):反映生物活动(如粉砂岩中的潜穴)。
 - 叠层石:蓝藻微生物席形成的层状构造(常见于石灰岩)。
 - 波痕:浅水或风成环境(如砂岩表面的波浪痕迹)。
 - 泥裂:暴露干燥环境(如泥岩表面的多边形裂纹)。
 - 雨痕:短暂暴露于雨滴冲击的痕迹。
 - 水平层理:静水环境(如深海页岩)。
 - 交错层理:河流或风成环境(如砂岩中的斜层理)。
 - 粒序层理:浊流沉积(从粗到细的颗粒递变)。
 
 
-  
- 生物骨架结构:珊瑚礁灰岩中的多孔骨架。
 - 有机质结构:煤的条带状或块状有机质堆积。
 - 晶粒结构:蒸发岩(如岩盐)的等粒晶体。
 - 微晶结构:石灰岩中的微晶方解石基质。
 - 鲕粒结构:鲕粒灰岩中的同心圆状颗粒(如鲕粒直径<2 mm)。
 - 分选好(如风成砂岩) vs 分选差(如冰川沉积)。
 - 砾岩颗粒磨圆好,角砾岩棱角尖锐。
 - 砾岩(>2 mm)、砂岩(0.0625–2 mm)、粉砂岩(0.0039–0.0625 mm)、泥岩(<0.0039 mm)。
 - 颗粒大小:
 - 磨圆度:
 - 分选性:
 
 
-  
- 有机碳:煤、油页岩的特征成分(黑色,可燃)。
 - 生物碎屑(如贝壳、珊瑚骨骼):生物灰岩的关键组分。
 - 方解石:石灰岩的主要成分(遇稀盐酸起泡)。
 - 白云石:白云岩的标志矿物(需加热或粉末与盐酸反应)。
 - 石膏/硬石膏:蒸发岩的典型矿物(白色或透明,硬度低)。
 - 硅质矿物(玉髓、蛋白石):燧石、硅藻土的主要成分。
 - 石英:砂岩中常见(抗风化性强,如石英砂岩)。
 - 长石:长石砂岩中显著(指示近源快速沉积)。
 - 黏土矿物(如高岭石、蒙脱石):页岩、泥岩的主要成分。
 - 岩屑(岩石碎片):岩屑砂岩中占比高(如火山岩屑、变质岩屑)。
 
 
-  
- 颜色
 - 物理性质
 
 
-  
- 四、颜色与物理性质
 
 
-  
- 层理构造
 - 层面构造
 - 生物成因构造
 - 其他构造
 
 
-  
- 三、构造特征
 
 
-  
- 碎屑结构
 - 化学结构
 - 生物结构
 
 
-  
- 二、结构特征
 - 碎屑岩
 - 化学岩
 - 生物岩
 - 一、矿物组成
 
 
- 五、典型沉积岩的岩性实例
 
- 石英砂岩 
- 矿物:石英>90%,少量胶结物(硅质或铁质)。
 - 结构:中-粗砂,分选好,磨圆度高。
 - 构造:大型交错层理。
 - 颜色:白色或浅黄色(硅质胶结)或红色(铁质胶结)。
 
 - 黑色页岩 
- 矿物:黏土矿物为主,含有机质和黄铁矿。
 - 结构:极细颗粒(泥级),薄片状剥裂。
 - 构造:水平层理,可能含笔石化石。
 - 颜色:深灰至黑色,反映缺氧环境。
 
 - 鲕粒灰岩 
- 矿物:方解石为主,鲕粒核心为石英或生物碎屑。
 - 结构:鲕粒直径0.2–2 mm,同心环带结构。
 - 构造:块状或层状,常见于浅海高能环境。
 - 颜色:灰白色或浅灰色。
 
 - 蒸发岩(岩盐) 
- 矿物:石盐(NaCl),可能含石膏夹层。
 - 结构:等粒晶体,立方体解理。
 - 构造:厚层状,无生物遗迹。
 - 物理性质:易溶于水,味咸,硬度低(指甲可刻划)。
 
 
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