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逃避的原因
•困难太大
当任务像喜马拉雅山横亘眼前,人的本能会触发"战或逃"反应。神经科学证实,面对超负荷压力时,杏仁核会劫持前额叶皮层——就像电脑CPU过热时自动关机
•幻想中的困难太大
心理学中的"情绪放大效应"显示,人对未行动之事的恐惧会随时间发酵。比如准备考研时幻想"数学题堪比哥德巴赫猜想",而真正打开真题才发现70%是基础题型。这种认知扭曲如同戴着哈哈镜看世界
▲实际上,大多数时候,都是幻想中的困难太大
•当下或未来结果无法接受、甚至略感痛苦
▲试着着眼当下,不被过去或未来的事情影响心情,能减少百分之九十的痛苦
■逃避的信号
•心情不好
心情莫名低落、烦躁,这是内心在敲响警钟
•替代性逃避
比如,做其他的事(既不是自己喜欢的,也不是对自己有利的应该做的),宁愿花3小时去浪费,也不愿花一分钟去静下心来面对。像突然沉迷于刷手机短视频、玩毫无意义的小游戏,这些事既非兴趣所在,也对自身成长无益,纯粹是在浪费时间,却成为我们逃避正事的手段
•生理警报
吃饭睡觉都不香:食欲减退、睡眠碎片化是进化留给我们的逃生信号。
身体会启动"心理过敏反应":看到工作文档就心悸,听见微信提示音或电话声就胃痛。这种慢性压力会降低血清素水平,形成恶性循环。
这些都是大脑在发出警告:要么直面问题,要么准备承受长期身心损耗的利息
•云游的大脑与自行运转的机制
有时,我们只是被情绪、被惯性操控的无意识的在生活
■可用的方法步骤
●写:写下来,打破幻想怪兽
最好纸笔,其次手机
比如,新接到一个项目,莫名觉得困难,但又不知到什么原因,实际想想,困难好像也不成立,只是金额太高,只是怕搞砸,那就想想怎样会搞砸,你需要什么去解决,比如时间、资源…一点一点具象化,苦难就会像变打回原形的萌兽
●分:分成块,拆解困难巨山
比如,准备一场重要考试,不要被庞大的知识体系吓倒,而是将复习内容按科目、章节细分,每天攻克一小块。
比如,想找工作,把找工作按步骤划分(如,确定目标职位和行业、搜索了解相关信息、确定个人工作零容忍点和包容点和理想期望值、筛选公司&准备面试技巧练习面试能力、沟通、面试、多维度双面复盘、调整方向或策略…(仅做举例,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))
●行:行动力,执行力,自律力,动起来,就会有回音,想着烦恼着,就是内耗
■可用的策略技巧
●觉:觉察当下,将思想拉回现在
可借用方法:深呼吸,自我我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
●允:允许自己偶尔逃避
如果觉得很困难,不必着急想答案
允许接纳—放下—休息—调整状态—养精蓄锐—做点别的有成就感的事有意义的事—慢慢面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