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房产 > 建筑 > 儿童编程网课平台哪个好_室内装修设计软件用哪个好_灰色关键词快速排名_网址大全2345

儿童编程网课平台哪个好_室内装修设计软件用哪个好_灰色关键词快速排名_网址大全2345

2025/7/30 6:45:00 来源:https://blog.csdn.net/sinat_27016095/article/details/146005140  浏览:    关键词:儿童编程网课平台哪个好_室内装修设计软件用哪个好_灰色关键词快速排名_网址大全2345
儿童编程网课平台哪个好_室内装修设计软件用哪个好_灰色关键词快速排名_网址大全2345

文章摘要

GoFrame 是一款轻量、高效且模块化的 Go 语言全能型框架,在 Go 生态中以其企业级应用能力和简洁设计受到开发者青睐。随着微服务架构的普及,性能监控成为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而 Prometheus 凭借其强大的时间序列数据处理能力和灵活的拉取模型,已成为行业标准。本文将深入探讨 GoFrame 中内置的 Prometheus Metric 组件的优势与实践经验,剖析其开箱即用、抽象解耦等特性,并结合实际电商微服务项目,分享具体的实现步骤、踩坑教训和优化方案。通过本文,你将掌握如何利用 GoFrame 的监控能力,快速构建高效、可扩展的系统观测体系,少走弯路,提升项目质量。无论你是 Go 新手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,这篇指南都将为你提供实用的思路和可复制的经验。


一、引言

1.1 背景介绍

近年来,Go 语言凭借其高并发特性、简洁语法和强大的标准库,在后端开发领域迅速崛起,尤其在微服务架构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然而,随着系统规模的增长,开发者常常面临性能瓶颈、分布式系统观测困难等痛点。如何实时掌握服务的健康状态、快速定位问题,成为微服务开发中的核心挑战。

在这个背景下,GoFrame 作为一款全能型框架应运而生。它不仅提供了轻量高效的 HTTP Server、强大的 ORM 和依赖注入机制,还通过模块化设计满足了企业级开发的需求。与此同时,监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Prometheus 作为业界公认的监控标准,以其时间序列数据存储、灵活的 PromQL 查询语言和主动拉取模型,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观测工具。在 GoFrame 中,Prometheus Metric 组件的内置支持将这两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,为开发者带来了更便捷的监控体验。

想象一下,监控就像给系统装上一双“眼睛”,让你随时洞悉它的运行状态。而 GoFrame 的 Metric 组件,就像一位贴心的助手,帮你把这双眼睛轻松嵌入到项目中,无需繁琐的配置或额外的依赖。

1.2 目标读者画像

本文面向那些已经掌握了 Go 基础开发技能,但希望进一步提升系统可观测性的开发者。你可能有 1-2 年的 Go 开发经验,熟悉过 Gin 或 Echo 等轻量框架,写过简单的 Web 服务,但对 GoFrame 还是个“新手”。在监控方面,你或许接触过日志记录或简单的指标统计,却还没有深入使用 Prometheus 或其他高级工具。如果你是这样一位开发者,那么本文将为你打开一扇窗,带你走进 GoFrame 和 Prometheus 的结合之道。

1.3 文章价值

通过本文,你将学会如何利用 GoFrame 的 Prometheus Metric 组件,快速搭建一个高效、可扩展的监控系统。更重要的是,我会结合实际项目经验,分享一些常见的“坑”和解决方案,帮助你在实践中少走弯路。无论是优化 HTTP 请求延迟,还是监控业务指标(如订单创建成功率),本文都将提供清晰的步骤和代码示例,让你不仅“知其然”,还能“知其所以然”。

从引言过渡到下一章,我们将先对 GoFrame 和 Prometheus Metric 组件做一个全面的介绍,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和实践打下基础。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场技术探索的序幕吧!


二、GoFrame与Prometheus Metric组件简介

在深入探讨 GoFrame 的 Prometheus Metric 组件之前,我们需要先了解它的“出身”和“搭档”。这一章将带你认识 GoFrame 框架的核心特性,简单了解 Prometheus 的工作原理,并揭示两者在监控领域的巧妙结合。如果你把框架比作一辆车,那么 Metric 组件就是它的仪表盘——既直观又实用。让我们从框架本身开始,逐步拆解这个监控体系的基石。

2.1 GoFrame框架概述

GoFrame 是一款为 Go 开发者打造的全能型框架,目标是提供轻量、高效且模块化的开发体验。它涵盖了 HTTP Server、ORM、依赖注入、配置管理等功能,几乎可以满足从小型工具到企业级应用的所有需求。与其他热门框架如 Gin 或 Echo 相比,GoFrame 的特色在于其模块化设计企业级能力。比如,Gin 更专注于轻量级的 Web 服务开发,而 GoFrame 则通过内置的工具链和扩展性,适应更复杂的场景。

举个例子,GoFrame 就像一个“多功能工具箱”,你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自由组合工具,而不是被局限在单一用途的“螺丝刀”(如 Gin)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,帮助你快速了解它与其他框架的差异:

特性GoFrameGinEcho
核心定位全能型框架轻量级 Web 框架轻量级 Web 框架
模块化设计
内置 ORM
依赖注入需手动实现需手动实现
企业级支持

这种设计让 GoFrame 在需要快速迭代或构建复杂系统的团队中尤为受欢迎。

2.2 Prometheus简介

接下来,我们聊聊 Prometheus——一个在微服务监控领域几乎无人不知的名字。Prometheus 是一个开源的时间序列数据库,最初由 SoundCloud 开发,现已成为 CNCF(云原生计算基金会)的毕业项目。它的核心在于时间序列数据拉取模型:服务暴露指标端点(如 /metrics),Prometheus 定期“拉取”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。

Prometheus 的几个关键概念包括:

  • 时间序列数据:用时间戳记录指标变化,像一条河流记录水位的起伏。
  • 拉取模型:主动从服务拉取数据,而不是被动等待推送。
  • PromQL:强大的查询语言,能轻松计算速率、百分位数等复杂指标。

在 Go 生态中,Prometheus 通过 prometheus/client_golang 库提供支持,开发者可以用它定义 Counter、Gauge、Histogram 等指标类型。可以说,Prometheus 就像系统的“健康档案管理员”,随时记录并分析关键数据。

2.3 GoFrame中的Metric组件

现在,我们来到本文的主角:GoFrame 的 Prometheus Metric 组件。它内置于 gmetric 模块,采用了 OpenTelemetry 的设计理念,既现代化又灵活。相比直接使用 prometheus/client_golang,GoFrame 的 Metric 组件更像一个“封装好的礼物”,无需额外引入依赖即可开箱使用。

以下是它的几个亮点:

  • 默认关闭设计:组件默认处于 Noop(无操作)模式,只有通过配置启用时才会工作,避免不必要的性能开销。
  • 与Prometheus集成:支持常见的指标类型,如 Counter(计数器)、Gauge(仪表盘)、Histogram(直方图)。
  • 简洁优雅:通过 GoFrame 的 HTTP Server,可以直接暴露 /metrics 端点,Prometheus 即可拉取数据。

举个简单的示意图,说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:

[业务服务] --> [GoFrame HTTP Server] --> [/metrics 端点] --> [Prometheus 拉取]|                 |+----[gmetric 模块]----+

从功能上看,Metric 组件像是 GoFrame 为开发者准备的一条“快捷通道”,让你无需费力搭建监控基础架构,就能直达目标。

通过这一章,我们已经对 GoFrame 的全能特性和 Prometheus 的监控能力有了初步认识,也看到了 Metric 组件如何将两者无缝衔接。接下来,我们将深入剖析 GoFrame Metric 组件的具体优势和特色功能,并通过对比分析,展示它在实际开发中的独特价值。准备好了吗?让我们继续这场技术之旅!


三、GoFrame Metric组件的优势与特色功能

在了解了 GoFrame 和 Prometheus 的基础后,我们现在聚焦于 Metric 组件的核心价值。如果说监控是系统的“脉搏”,那么 GoFrame 的 Metric 组件就是一位“贴心的医生”,不仅能快速诊断问题,还能提供灵活的治疗方案。这一章将详细分析它的优势、特色功能,并通过与其他方案的对比,揭示其在实际开发中的独特魅力。让我们一探究竟!

3.1 优势

GoFrame 的 Metric 组件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,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优势:

  • 开箱即用
    你无需额外引入第三方库,像 prometheus/client_golang 这样的依赖管理麻烦在这里不复存在。只需简单配置,Metric 组件就能无缝融入你的项目。就像买了一台新电脑,打开包装就能用,无需自己组装配件。

  • 抽象解耦设计
    Metric 组件基于接口实现,开发者可以轻松切换不同的 Exporter(如 Prometheus、Zipkin),甚至自定义实现。这种设计就像搭积木,底层的“接口积木”固定,顶层的“功能积木”可以随意替换,灵活性极高。

  • 统一的float64类型
    在指标定义中,GoFrame 统一使用 float64 类型,避免了 int64float64 类型转换的繁琐。想象一下,如果每次测量体重都要在“斤”和“公斤”间换算多麻烦,而 Metric 组件直接帮你统一了“单位”。

  • 轻量化实现
    默认情况下,组件处于 Noop 模式,只有启用后才会切换到工作状态。这种“按需加载”的设计,确保了资源敏感场景下的性能开销最小化。就像一盏智能灯,默认关闭,需要时才会点亮。

以下是一个总结表格,直观展示这些优势:

优势描述实际收益
开箱即用无需额外依赖,直接启用减少配置时间
抽象解耦接口化设计,可切换 Exporter易于扩展和维护
统一 float64避免类型转换简化开发逻辑
轻量化实现默认 Noop,按需启用节省系统资源

3.2 特色功能

除了基础优势,Metric 组件还提供了一些令人惊喜的特色功能,让监控变得更高效、更灵活:

  • 同步与异步指标支持
    同步指标适合实时采集,比如记录 HTTP 请求计数;异步指标则更适合延迟计算场景,比如定时统计内存使用率。就像直播和录播的区别,直播实时更新,录播则可以稍后剪辑播放。

  • 可扩展的Exporter
    除了 Prometheus,Metric 组件还支持 Zipkin 等其他监控后端,甚至允许自定义 Exporter。想象一下,你的监控数据可以像快递一样,选择不同的“物流公司”送达目的地。

  • 自动开关机制
    根据配置文件动态启用或禁用监控功能,避免冗余计算。比如在开发环境关闭监控,生产环境开启,就像空调的节能模式,根据需求自动调节。

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,展示 Metric 组件的工作流程:

[业务逻辑] --> [同步/异步指标采集] --> [gmetric 模块] --> [Exporter 输出] --> [Prometheus/其他]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+----[HTTP Server /metrics]----+

这些功能的结合,让 Metric 组件在灵活性和易用性上都表现突出。

3.3 与其他方案对比

为了更直观地理解 Metric 组件的价值,我们将它与直接使用 prometheus/client_golang 和其他框架(如 Gin 结合 Prometheus)的方案进行对比:

  • 与prometheus/client_golang对比
    直接使用 client_golang 需要手动定义指标、注册到 HTTP 端点并管理依赖,配置稍显繁琐。而 GoFrame 的 Metric 组件内置了这些功能,开箱即用,减少了重复劳动。例如,在 client_golang 中,你需要这样定义一个 Counter:

    import "github.com/prometheus/client_golang/prometheus"var counter = prometheus.NewCounter(prometheus.CounterOpts{Name: "requests_total",Help: "Total number of requests",
    })func init() {prometheus.MustRegister(counter)
    }
    
  • 与Gin结合Prometheus的差异
    在 Gin 中,你需要自己引入 client_golang,编写中间件并手动暴露端点,整个过程需要更多手动操作。而 GoFrame 的内置支持让这些步骤被“隐藏”在框架内部,开发者只需关注业务逻辑。这就像开车,Gin 是手动挡,需要你自己挂挡踩离合,而 GoFrame 是自动挡,直接踩油门就能走。

方案配置复杂度集成难度扩展性性能开销
GoFrame Metric按需启用,低
client_golang 直接使用常驻,高
Gin + Prometheus常驻,高

通过对比可以看出,GoFrame 的 Metric 组件在易用性和效率上占据明显优势,尤其适合快速开发和迭代的场景。

通过这一章,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 GoFrame Metric 组件的优势和特色功能,从开箱即用到灵活扩展,每一个特点都为开发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。但光有理论还不够,接下来我们将走进一个真实的电商微服务项目,分享具体的实践步骤、代码示例以及踩坑经验。准备好动手实践了吗?让我们进入下一站!


四、基于实际项目的实践经验

理论固然重要,但技术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实践中。这一章,我们将走进一个真实的电商微服务项目,通过 GoFrame 的 Prometheus Metric 组件实现全面的监控体系。从项目背景到具体实现,再到踩坑经验,我会为你提供一幅清晰的“实战蓝图”。如果说前几章是“纸上谈兵”,那么这一章就是“真刀真枪”的演练。让我们开始吧!

4.1 项目背景

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电商微服务系统,包含以下核心服务:

  • 商品服务:负责商品信息查询和更新。
  • 订单服务:处理订单创建和状态管理。
  • 库存服务:管理库存扣减和查询。

在这个系统中,我们需要监控以下关键指标:

  1. HTTP 请求的延迟和错误率,确保服务响应迅速且稳定。
  2. 业务指标,如订单创建成功数,帮助业务团队分析销售趋势。
  3. 系统资源使用情况,如内存和 CPU,避免性能瓶颈。

这些需求并不复杂,但要实现高效的监控,却需要一个简单易用的工具。GoFrame 的 Metric 组件恰好满足了这一点。接下来,我们将一步步展示如何在订单服务中实现这些监控目标。

4.2 实现步骤与示例代码

4.2.1 启用Metric组件

第一步是将 Metric 组件集成到服务中。以下是基础代码:

package mainimport ("github.com/gogf/gf/contrib/metric/otelmetric/v2""github.com/gogf/gf/v2/net/ghttp"
)func main() {s := ghttp.GetServer()go otelmetric.StartPrometheusMetricsServer(8000, "/metrics")s.BindHandler("/order/create", OrderHandler)s.SetPort(8080)s.Run()
}// OrderHandler 处理订单创建请求
func OrderHandler(r *ghttp.Request) {r.Response.Write("Order created successfully")
}

代码注释

  • StartPrometheusMetricsServer():激活内置的 Metric 功能。
  • BindHandler:绑定订单创建的路由。

启用后,Prometheus 可以直接访问 http://localhost:8080/metrics 获取指标数据。

4.2.2 自定义指标

为了监控订单创建次数,我们定义一个 Counter 指标:

package mainimport ("context""github.com/gogf/gf/v2/net/ghttp""github.com/gogf/gf/v2/os/gmetric"
)// 定义订单创建计数器
var (meter        = gmetric.GetGlobalProvider().Meter(gmetric.MeterOption{})orderCounter = meter.MustCounter("goframe.metric.demo.counter",gmetric.MetricOption{Help: "order_created_total",Unit: "Total number of orders created",},)
)func OrderHandler(r *ghttp.Request) {// 模拟订单创建逻辑orderCounter.Inc(context.Background()) // 订单创建成功时计数加1r.Response.Write("Order created successfully")
}

代码注释

  • meter.MustCounter:创建 Counter 类型的指标,名称遵循 Prometheus 命名规范。
  • Inc():每次订单创建成功时递增计数器。
4.2.3 监控HTTP请求延迟

为了分析请求延迟,我们使用 Histogram 指标,并通过中间件实现通用监控:

package mainimport ("github.com/gogf/gf/contrib/metric/otelmetric/v2""github.com/gogf/gf/v2/net/ghttp""github.com/gogf/gf/v2/os/gmetric""time"
)// 定义请求延迟直方图
var (meter           = gmetric.GetGlobalProvider().Meter(gmetric.MeterOption{})requestDuration = meter.MustHistogram("goframe.metric.demo.histogram",gmetric.MetricOption{Help: "http_request_duration_seconds",Unit: "HTTP request duration in seconds",},)
)// 中间件:记录请求耗时
func MiddlewareMetrics(r *ghttp.Request) {start := time.Now()// 执行后续逻辑r.Middleware.Next()duration := time.Since(start).Seconds()requestDuration.Record(duration) // 记录耗时
}func main() {s := ghttp.GetServer()go otelmetric.StartPrometheusMetricsServer(8000, "/metrics")s.Use(MiddlewareMetrics) // 应用中间件s.BindHandler("/order/create", OrderHandler)s.SetPort(8080)s.Run()
}

代码注释

  • meter.MustHistogram:创建 Histogram 指标,用于统计延迟分布。
  • Record:记录每次请求的耗时,Prometheus 可据此计算分位数(如 P95、P99)。
  • s.Use:将中间件应用到所有路由。

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工作流程示意图:

[HTTP 请求] --> [MiddlewareMetrics] --> [记录耗时] --> [业务逻辑] --> [orderCounter.Inc()]|                    |+----[requestDuration.Observe()]----+

4.3 最佳实践

在实践中,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,帮助你更高效地使用 Metric 组件:

  • 指标命名规范
    遵循 Prometheus 约定,如 http_requests_totalorder_created_total,确保指标名称清晰且语义明确。

  • 合理选择指标类型

    • Counter:用于累加数据,如订单总数。
    • Gauge:用于波动数据,如当前库存量。
    • Histogram:用于分布统计,如请求延迟。
  • 中间件封装
    将通用的监控逻辑(如请求耗时、错误计数)封装为中间件,避免代码重复。

  • 避免高基数标签
    不要在指标中加入高基数标签(如用户 ID),否则会导致内存爆炸。正确的标签示例:{method="POST", status="200"}

4.4 踩坑经验

实战中难免遇到问题,以下是我们踩过的“坑”及解决方案:

  • 问题1:未启用监控导致指标不可见
    现象:访问 /metrics 时没有数据。
    原因:忘记调用 EnableMetrics()
    解决:检查代码,确保在服务启动时启用了监控。

  • 问题2:精度丢失
    现象:小数值指标偶尔出现偏差。
    原因float64 在极小值计算时可能失准。
    解决:避免直接操作小数,或调整业务逻辑(如放大后再计算)。

  • 问题3:性能瓶颈
    现象:高并发下指标采集影响性能。
    原因:过于频繁的指标记录(如每毫秒采集一次)。
    解决:调整采集频率,或使用异步指标处理。例如:

通过这一章,我们从零开始搭建了一个电商服务的监控体系,涵盖了启用组件、自定义指标和性能优化等环节。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,想在自己的项目中试一试了?别急,接下来我们将展示这些监控方案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,并通过 Grafana 仪表盘直观呈现数据。让我们继续探索吧!


五、实际应用场景与效果

上一章的实践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现在是时候看看这些努力如何在实际场景中开花结果了。监控不仅是数据的堆砌,更是对系统健康状态的全面洞察。这一章,我们将基于电商微服务项目,展示 GoFrame Metric 组件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效果,并通过 Grafana 可视化呈现成果。如果你把监控比作一幅画卷,那么这一章就是揭开画布的时刻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!

5.1 场景一:微服务健康检查

在微服务架构中,服务的健康状态是首要关注点。我们利用 Counter 监控 HTTP 请求的错误率,并结合 Prometheus 的 PromQL 设置告警。例如,我们希望当 5分钟内 500 错误率超过 1% 时收到通知。

  • 指标定义:在中间件中记录状态码:
var requestCounter = meter.MustCounter("goframe.metric.demo.counter",gmetric.MetricOption{Help: "http_requests_total",Unit: "Total number of HTTP requests",},
)func MiddlewareMetrics(next ghttp.HandlerFunc) ghttp.HandlerFunc {return func(r *ghttp.Request) {start := time.Now()next(r)duration := time.Since(start).Seconds()requestCounter.Inc(context.Background())requestDuration.Record(duration)}
}
  • PromQL 查询:计算错误率并设置告警:
    rate(http_requests_total{status="500"}[5m]) / rate(http_requests_total[5m]) > 0.01
    

效果:通过 Prometheus Alertmanager,我们可以在错误率超标时收到邮件或 Slack 通知。这种“主动预警”就像给系统装了个“烟雾报警器”,防患于未然。

5.2 场景二:业务指标分析

除了技术指标,业务团队更关心订单处理的表现。我们使用 Histogram 监控订单创建的延迟分布,分析高峰期的性能瓶颈:

  • 指标采集:已在上一章定义 http_request_duration_seconds
  • PromQL 查询:计算 P95 延迟:
    histogram_quantile(0.95, rate(http_request_duration_seconds_bucket[5m]))
    

效果:假设高峰期 P95 延迟从 200ms 上升到 500ms,我们可以据此优化数据库查询或增加服务实例。这种洞察就像医生通过心跳图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,直击问题核心。

5.3 效果展示

为了让数据“活起来”,我们将指标导入 Grafana,构建可视化仪表盘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仪表盘示例:

面板指标来源作用
请求延迟分位数http_request_duration_seconds显示 P50/P95/P99 延迟趋势
错误率趋势图http_requests_total{status="500"}监控服务稳定性
订单创建总数order_created_total反映业务增长情况

效果图示(文字描述,实际需 Grafana 截图):

  • 延迟趋势:折线图显示高峰期延迟波动,辅助性能优化。
  • 错误率:柱状图突出异常时段,便于回溯问题。
  • 订单计数:曲线图展示业务增长,直观易懂。

通过这些仪表盘,团队对系统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,就像给飞船装上了导航屏幕,随时掌握航向。

5.4 扩展建议

为了进一步提升监控能力,我们还可以:

  • 结合Alertmanager:实现自动化告警,如短信或电话通知。
  • 服务发现:使用 Consul 或 Kubernetes SD(服务发现),动态注册监控目标,避免手动配置。
  • 多维度分析:增加标签(如 region="asia"),支持按地域分析指标。

这些扩展就像给监控系统加装“助推器”,让它在复杂场景中也能游刃有余。

通过这一章,我们看到了 GoFrame Metric 组件如何将抽象的指标转化为具体的业务价值,从健康检查到性能优化,每一步都扎实可行。现在,我们即将迎来旅程的最后一站——总结与展望。让我们回顾收获,展望未来,一起为这场技术探索画上圆满的句号吧!


六、总结与展望

经过前几章的探索,我们从 GoFrame 的 Prometheus Metric 组件起步,逐步走进了一个真实的电商微服务监控实践。从理论到代码,再到实际效果,这一路就像一场技术冒险,既充满了挑战,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。现在,让我们停下来,回顾这段旅程的精华,并展望未来的方向。

6.1 总结

GoFrame 的 Metric 组件以其简单、高效、可扩展的特点,为开发者提供了一条快速构建监控体系的捷径。它的开箱即用让我们省去了繁琐的配置,抽象解耦设计赋予了灵活扩展的能力,而轻量化实现则确保了性能与功能的平衡。在实践中,我们通过几行代码就实现了 HTTP 请求监控和业务指标采集,结合 Prometheus 和 Grafana,团队对系统的掌控力显著提升。这种“即用性”和“实用性”,无论是小型项目还是企业级应用,Metric 组件都能快速上手并持续发挥作用。

6.2 实践建议

  • 对新手:从一个小项目入手,先掌握基础指标的定义和查询,再逐步引入复杂功能,如 Histogram 或告警规则。一步一个脚印,才能走得更稳。
  • 对团队:建立统一的指标命名规范和管理流程,通过仪表盘和告警提升系统的可观测性。监控不是一次性任务,而是持续优化的过程。

6.3 展望

随着微服务和云原生的深入发展,GoFrame 的监控能力还有更多潜力可挖。未来,它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对分布式追踪(如 OpenTelemetry Trace)的原生支持,与 Prometheus 生态形成更紧密的协同。同时,随着 Prometheus 自身的演进(如更强大的 PromQL 功能),GoFrame 的适配也将带来新的可能性。个人使用心得是,这款框架让我在开发中少走了不少弯路,尤其是在快速迭代的项目中,它就像一位可靠的“助手”,帮我专注于业务逻辑,而不是基础设施。

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的监控之旅点亮一盏灯。欢迎留言讨论你的经验,一起成长!

版权声明:
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809451989@qq.com,投稿邮箱:80945198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