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
- 进程间通信(IPC)详解及示例
 - 概念
 - 分类
 - 信号
 - 信号的产生与处理
 - 信号的发送
 - 信号的接收
 
- 信号的常见类型
 
- 信号集
 - 信号集的操作
 - 示例
 
- 优缺点
 - 优点
 - 缺点
 
- 总结
 
进程间通信(IPC)详解及示例
概念
进程间通信(IPC)是指在不同进程之间传递数据或信息的机制。由于操作系统为进程提供了独立的内存空间,进程之间不能直接访问彼此的数据,因此需要一些特定的方式来实现数据传递和同步。
分类
进程间通信的方式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- 信号:用来通知进程发生了某些事件。
 - 管道:提供一种单向数据传输的通道,可以在父子进程之间或兄弟进程之间传递数据。
 - 共享文件:进程可以通过读取和写入同一文件实现间接通信。
 - 消息队列:一种存储消息的队列,进程可以通过读写队列实现通信。
 - 文件:通过文件读写进行数据交换。
 - 网络:在不同计算机上的进程使用网络协议实现通信。
 
信号
信号是一种异步通知机制,允许一个进程向另一个进程发送通知,通常用于处理异常情况、进程的生命周期等事件。信号具有以下特点:
- 简单性:信号可以在进程发生特定事件时快速通知其他进程。
 - 传递数据量小:信号通常不携带复杂数据,只携带有限的信息。
 
信号的产生与处理
信号的发送
信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送:
-  
系统产生:某些系统事件会自动生成信号,例如定时器超时、中断等。
 -  
发送信号:使用系统调用显式发送信号。常用的函数包括:
-  
kill(pid, sig):- 参数: 
pid: 目标进程的进程ID。sig: 要发送的信号类型(如SIGINT,SIGTERM)。
 - 返回值:成功返回0,失败返回-1。
 - 示例:
// 发送SIGTERM信号给进程ID为1234的进程 kill(1234, SIGTERM); 
 - 参数: 
 -  
raise(sig):- 参数: 
sig: 要发送的信号类型。
 - 返回值:成功返回0,失败返回-1。
 - 示例:
// 向当前进程发送SIGINT信号 raise(SIGINT); 
 - 参数: 
 -  
abort():- 无参数。
 - 返回值:无返回值,进程会被终止。
 - 示例:
// 使当前进程异常终止 abort(); 
 -  
alarm(seconds):- 参数: 
seconds: 设置定时器的秒数。
 - 返回值:返回之前设置的秒数,若无则返回0。
 - 示例:
// 5秒后发送SIGALRM信号 alarm(5); 
 - 参数: 
 -  
setitimer(which, new_value, old_value):- 参数: 
which: 定时器类型(如ITIMER_REAL)。new_value: 新的定时器值。old_value: 用于存储旧的定时器值。
 - 返回值:成功返回0,失败返回-1。
 - 示例:
struct itimerval timer; timer.it_value.tv_sec = 5; // 初始5秒 timer.it_value.tv_usec = 0; setitimer(ITIMER_REAL, &timer, NULL); // 设置定时器 
 - 参数: 
 
 -  
 
信号的接收
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:
-  
信号处理:通过预定义的信号处理函数处理接收到的信号。可以使用以下系统调用:
-  
signal(sig, handler):- 参数: 
sig: 要处理的信号类型。handler: 信号处理函数的指针。
 - 返回值:返回之前的处理方式,若失败返回SIG_ERR。
 - 示例:
// 信号处理函数 void handler(int sig) {printf("Received signal %d\n", sig); } // 设置SIGINT信号的处理函数 signal(SIGINT, handler); 
 - 参数: 
 -  
sigaction(sig, &act, &oldact):- 参数: 
sig: 要处理的信号类型。act: 新的信号处理方式。oldact: 用于存储旧的信号处理方式。
 - 返回值:成功返回0,失败返回-1。
 - 示例:
struct sigaction sa; sa.sa_handler = handler; sigaction(SIGINT, &sa, NULL); // 设置SIGINT信号的处理函数 
 - 参数: 
 
 -  
 -  
信号捕获:使用
pause()函数使进程进入休眠状态,等待信号的到来,从而进行捕获和处理。pause():- 无参数。
 - 返回值:无返回值,直到接收到信号。
 - 示例:
// 等待信号到来 pause(); 
 
信号的常见类型
- SIGINT: 中断信号,通常由用户通过 Ctrl+C 发送。
 - SIGTERM: 终止信号,要求进程正常退出。
 - SIGKILL: 强制终止信号,无法被捕获或忽略。
 - SIGALRM: 定时器信号,通常由 
alarm()函数发送。 
信号集
操作系统为信号管理提供了多种信号集的概念,包括:
- 信号集:用于表示一组信号,可以在系统调用中使用。
 - 信号阻塞集:用于阻止某些信号在特定代码段被处理,提高程序的安全性。
 - 未决信号集:记录尚未处理的信号,确保信号不被丢失。
 
信号集的操作
- sigemptyset(set): 初始化信号集为空。
 - sigaddset(set, sig): 向信号集中添加信号。
 - sigdelset(set, sig): 从信号集中删除信号。
 - sigprocmask(how, set, oldset): 修改进程的信号屏蔽字。
 
示例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ignal.h>
#include <unistd.h>void handler(int sig) {printf("Received signal %d\n", sig);
}int main() {// 设置SIGINT信号的处理函数signal(SIGINT, handler);// 初始化信号集sigset_t set;sigemptyset(&set);sigaddset(&set, SIGINT);// 阻塞SIGINT信号sigprocmask(SIG_BLOCK, &set, NULL);printf("SIGINT is blocked. Press Ctrl+C to send SIGINT.\n");sleep(10); // 等待10秒// 解锁SIGINT信号sigprocmask(SIG_UNBLOCK, &set, NULL);printf("SIGINT is unblocked. You can now send SIGINT.\n");// 等待信号到来pause();return 0;
}
 
优缺点
优点
- 高效性:信号机制相对简单且快速,适合于处理较为紧急的事件。
 - 低开销:信号的开销相对较小,尤其与其他 IPC 方式相比。
 - 异步处理:信号允许进程在任何时刻响应事件,提高了程序的灵活性。
 
缺点
- 数据传递限制:信号通常不携带复杂数据,这可能限制了它的应用场景。
 - 异常处理:不当处理信号可能导致程序出现不可预测的行为。
 - 信号丢失:在某些情况下,信号可能会被丢失或被覆盖,导致信息传递失败。
 - 复杂性:信号处理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。
 
总结
进程间通信是操作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。信号作为 IPC 的一种方式,适用于处理特定的事件或状态变更,但需谨慎管理以避免潜在问题。在设计多进程系统时,合理选择信号和其它 IPC 机制至关重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