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资讯 > 简单了解ESD模型与TLP曲线

简单了解ESD模型与TLP曲线

2025/5/22 6:30:46 来源: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3772512/article/details/139904259  浏览:    关键词:简单了解ESD模型与TLP曲线

上文讲了ESD和EOS的区别,说实话远不止那些。今日再稍加深入的介绍ESD。

一 ESD原理

ESD-Electro 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,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互相靠近或者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。正常情况下,物体内部的正负电荷是相等的,对外表现不带电。当任何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就会产生静电。当正负电荷逐渐累计到一定程度时,将与周围环境产生电位差,从而使电荷经由放点路径发生转移,最终产生静电放电。带电的绝缘体本身不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,然而静电放电却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。

二 器件级模型

主要分为三种模型:人体模型(HBM) 机器模型(MM)带电器件模型(CDM)
人体模型(HBM) 人体在地面上走动或与其它物体摩擦积累了电荷,去触碰IC时,人体静电荷由PIN脚进入IC内部再由IC放电到地面。

机器模型(MM):机器模型,模拟自动化生产或测试机器本身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静电荷,当机器去触碰到IC时,该电荷便经由IC的管脚放电。

带电器件模型(CDM):IC因摩擦或其他因素,内部积累了静电,但这个过程中IC并未被损伤。此带有静电的IC PIN脚接触到地面时,其内部的静电便会由PIN脚释放,进而造成放电的现象。

前面三者仅针对IC在制造环境下的测试。

三 系统级模型

终端用户环境是一个系统级的ESD模型。对应的行业标准是IEC 61000-4-2。其主要分为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。而ESD器件符合IEC 61000-4-2标准,仅代表器件本身的防护,后级电路的防护水平依靠ESD器件的钳位电压来衡量。


补充:ESD钳位电压Vclamp是衡量ESD器件保护系统的能力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上图表示为IEC 8KV冲击,系统电压随时间的变化,红色为直接冲击,蓝色则为加保护管后的冲击,峰值电压被钳至低位。钳位电压之所以存在,其根本原因在于TVS开启保护被击穿时,其提供一个低阻抗路径将电流导向地面。无论如何由于低阻抗的存在,其必然存在电压,为更深一步理解钳位电压的产生,可根据公式VC=IPP*Ron+Vbr(Ron为Clamping Voltage vs Peak Pulse Current曲线图斜率)。
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上图为IEC ESD的等效电路图。
150pf为放电枪和周围环境的分布电容;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静电波形由IEC61000-4-2定义
Tr为90% Ip与10% Ip的时间差值,Tr较小,仅为0.8ns±25%,所以保护器件的响应时间非常重要。同时静电的持续时长约为100ns。

测试环境
环境温度15℃-35℃
相对湿度30%-60%
大气压86kPa-106Kpa
静电的注入点要注意,有金属的地方,才适合做接触放电,如果是绝缘的,没必要做接触放电。

四 TLP说明

在很久以前的文章中,小白就讲过关于TVS器件的选型。

在每份ESD器件规格书中,我们都能看到这类详述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然而在真正的用于项目使用选型时,其实每颗管子都是可抗住30KV的,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关注ESD管哪颗钳位电压更低些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如果钳位电压相同,很多人或许犯难究竟哪种更优。这时引入TLP概念可以让使用者找到更为合适的那一款。

所谓TLP测试,即用100ns脉宽,1ns上升时间的方波,测量不同电压幅度下的电流值,电压值一直增加到管子损坏为止。100ns相比于IEC61000-4-2规定的静电波形1ns大的多,更加能考验ESD管子的性能,也能反映处ESD管的钳位能力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从曲线可以看出,当4A的电流释放到ESD二极管时,它的钳位电压大概在7.5V;当放电电流为8A时,钳位电压为8.2V。

系统在承受的钳位电压对于8KV的IEC ESD冲击而言,我们只需关注TLP曲线中16A的那一点。此时对应的钳位电压大约为9.2V。TLP曲线的斜率对于理解二极管保护的好坏很重要。总之在面临多重选择时,选择斜率即钳位更低的更有帮助。

版权声明:
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809451989@qq.com,投稿邮箱:80945198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