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02.判断是否能形成等差数列
题目
给你一个数字数组 arr 。
如果一个数列中,任意相邻两项的差总等于同一个常数,那么这个数列就称为 等差数列 。
如果可以重新排列数组形成等差数列,请返回 true ;否则,返回 false 。
示例 1:
输入:arr = [3,5,1] 输出:true 解释:对数组重新排序得到 [1,3,5] 或者 [5,3,1] ,任意相邻两项的差分别为 2 或 -2 ,可以形成等差数列。
示例 2:
输入:arr = [1,2,4] 输出:false 解释:无法通过重新排序得到等差数列。
提示:
2 <= arr.length <= 1000-10^6 <= arr[i] <= 10^6
解题思路
只要对数组先进行排序,在比较每个相邻元素对差值是否相等就可以了。但是要注意,使用sort函数数组元素将按照转换为字符串的Unicode位点进行排序。不对。
sort()方法 相关知识点
在JavaScript中,Array.prototype.sort() 方法用于对数组的元素进行排序,并返回排序后的数组。这个方法会改变原数组。以下是sort()函数的基本用法和一些高级用法:
基本用法
array.sort([compareFunction])
array:需要排序的数组。compareFunction(可选):用来指定按某种顺序排列的函数。如果省略,数组元素将按照转换为字符串的各个字符的Unicode位点进行排序。
不带比较函数的用法(重点注意)
如果不传递比较函数,数组元素将按照转换为字符串的Unicode位点进行排序,这可能导致以下非预期的排序结果:
let numbers = [20, 3, 5, 1, 2];
numbers.sort();
console.log(numbers); // 输出可能是 [1, 20, 2, 3, 5]
在上面的例子中,数字被转换成字符串,然后按照字符串的Unicode位点排序,所以20排在2前面。
带比较函数的用法
为了正确地排序数字,你应该提供一个比较函数。比较函数应该接受两个参数,通常称为a和b,并且根据返回值来排序:
- 如果返回值小于
0,那么a会被排列到b前面。 - 如果返回值等于
0,a和b的顺序不变。 - 如果返回值大于
0,b会被排列到a前面。
以下是一个升序排序数字数组的例子:
let numbers = [20, 3, 5, 1, 2];
numbers.sort(function(a, b) {return a - b;
});
console.log(numbers); // 输出 [1, 2, 3, 5, 20]
或者使用ES6的箭头函数:
let numbers = [20, 3, 5, 1, 2];
numbers.sort((a, b) => a - b);
console.log(numbers); // 输出 [1, 2, 3, 5, 20]
高级用法
你可以使用比较函数来根据不同的标准排序对象数组。例如,以下代码根据对象的age属性进行升序排序:
let people = [{ name: "Alice", age: 40 },{ name: "Bob", age: 30 },{ name: "Carol", age: 50 }
];people.sort((a, b) => a.age - b.age);
console.log(people);
注意事项
sort()方法在原数组上进行排序,不创建新数组。- 如果比较函数没有返回值,或者返回的是
NaN,则元素的位置可能会不确定。 - 在旧版浏览器中,
sort()方法的实现可能不是稳定的,这意味着相等的元素可能不会保持它们原始的顺序。然而,从ECMAScript 2019(ES10)开始,所有主流JavaScript引擎的sort()实现都是稳定的。
使用sort()方法时,请确保理解它的行为,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比较函数。
代码实现
/*** @param {number[]} arr* @return {boolean}*/
var canMakeArithmeticProgression = function(arr) {arr.sort((a, b) => a - b); // 按照数值大小进行排序var d=arr[1]-arr[0]for(let i=1;i<arr.length-1;i++){if(arr[i+1]-arr[i]!==d){return false}}return true
};
682.棒球比赛
题目
你现在是一场采用特殊赛制棒球比赛的记录员。这场比赛由若干回合组成,过去几回合的得分可能会影响以后几回合的得分。
比赛开始时,记录是空白的。你会得到一个记录操作的字符串列表 ops,其中 ops[i] 是你需要记录的第 i 项操作,ops 遵循下述规则:
- 整数
x- 表示本回合新获得分数x "+"- 表示本回合新获得的得分是前两次得分的总和。题目数据保证记录此操作时前面总是存在两个有效的分数。"D"- 表示本回合新获得的得分是前一次得分的两倍。题目数据保证记录此操作时前面总是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数。"C"- 表示前一次得分无效,将其从记录中移除。题目数据保证记录此操作时前面总是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数。
请你返回记录中所有得分的总和。
示例 1:
输入:ops = ["5","2","C","D","+"] 输出:30 解释: "5" - 记录加 5 ,记录现在是 [5] "2" - 记录加 2 ,记录现在是 [5, 2] "C" - 使前一次得分的记录无效并将其移除,记录现在是 [5]. "D" - 记录加 2 * 5 = 10 ,记录现在是 [5, 10]. "+" - 记录加 5 + 10 = 15 ,记录现在是 [5, 10, 15]. 所有得分的总和 5 + 10 + 15 = 30
示例 2:
输入:ops = ["5","-2","4","C","D","9","+","+"] 输出:27 解释: "5" - 记录加 5 ,记录现在是 [5] "-2" - 记录加 -2 ,记录现在是 [5, -2] "4" - 记录加 4 ,记录现在是 [5, -2, 4] "C" - 使前一次得分的记录无效并将其移除,记录现在是 [5, -2] "D" - 记录加 2 * -2 = -4 ,记录现在是 [5, -2, -4] "9" - 记录加 9 ,记录现在是 [5, -2, -4, 9] "+" - 记录加 -4 + 9 = 5 ,记录现在是 [5, -2, -4, 9, 5] "+" - 记录加 9 + 5 = 14 ,记录现在是 [5, -2, -4, 9, 5, 14] 所有得分的总和 5 + -2 + -4 + 9 + 5 + 14 = 27
示例 3:
输入:ops = ["1"] 输出:1
提示:
1 <= ops.length <= 1000ops[i]为"C"、"D"、"+",或者一个表示整数的字符串。整数范围是[-3 * 104, 3 * 104]- 对于
"+"操作,题目数据保证记录此操作时前面总是存在两个有效的分数 - 对于
"C"和"D"操作,题目数据保证记录此操作时前面总是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数
解题思路
使用栈去操作。在JavaScript中,数组可以很方便地模拟栈的行为,使用 push() 方法来添加元素到栈顶,使用 pop() 方法来移除栈顶元素。
相关知识点
1.栈(Stack)
栈是一种后进先出(Last In, First Out,LIFO)的数据结构。以下是如何使用数组来模拟栈的操作:
基本操作:
push(element):将元素添加到栈顶。pop():移除栈顶元素,并返回被移除的元素。peek()或top():返回栈顶元素,但不移除它。isEmpty():检查栈是否为空。size():返回栈中的元素数量。
示例代码:
let stack = []; // 使用数组来模拟栈// 入栈
stack.push(1);
stack.push(2);
stack.push(3);// 出栈
console.log(stack.pop()); // 输出 3// 查看栈顶元素
console.log(stack[stack.length - 1]); // 输出 2// 检查栈是否为空
console.log(stack.isEmpty()); // 输出 false// 获取栈的大小
console.log(stack.length); // 输出 2
2.队列(Queue)
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(First In, First Out,FIFO)的数据结构。以下是如何使用数组来模拟队列的操作:
基本操作:
enqueue(element):在队列的末尾添加一个新元素。dequeue():移除队列的第一个元素,并返回被移除的元素。front():返回队列的第一个元素,但不移除它。isEmpty():检查队列是否为空。size():返回队列中的元素数量。
示例代码:
let queue = []; // 使用数组来模拟队列// 入队
queue.push(1);
queue.push(2);
queue.push(3);// 出队
console.log(queue.shift()); // 输出 1// 查看队列的第一个元素
console.log(queue[0]); // 输出 2// 检查队列是否为空
console.log(queue.length === 0); // 输出 false// 获取队列的大小
console.log(queue.length); // 输出 2
请注意,虽然使用数组的 push() 和 shift() 方法可以模拟队列,但 shift() 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 O(n),因为它需要移动所有其他元素。在实际应用中,为了提高性能,可以使用 Object 或者 Map 来实现队列,这样入队和出队操作都可以在 O(1) 时间内完成。
在ES6中,还可以使用 class 关键字来创建更正式的栈和队列类,为它们提供更清晰的方法和属性。
总之,栈和队列在js中其实可以合二为一,取最前面的元素就是用shift,最后一个就是pop。
3.reduce函数
reduce 函数是 JavaScript 数组的一个高阶函数,它对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执行一个由你提供的“reducer”回调函数(升序执行),将其结果汇总为单个返回值。
array.reduce(function(accumulator, currentValue, currentIndex, array) {// ... 执行操作 ...
}, initialValue);
function(accumulator, currentValue, currentIndex, array):对于每个元素执行的回调函数。accumulator:累加器累加回调的返回值; 它是上一次调用回调时返回的值,或者是提供的初始值(见下文)。currentValue:数组中正在处理的当前元素。currentIndex(可选):数组中正在处理的当前元素的索引。如果提供了initialValue,则起始索引为 0,否则为 1。array(可选):调用reduce的数组。
initialValue(可选):作为第一次调用回调函数时的第一个参数的值。如果没有提供初始值,则将使用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,并且currentIndex从 1 开始。
以下是一个使用 reduce 来计算数组中所有数字总和的例子:
const numbers = [1, 2, 3, 4, 5];const sum = numbers.reduce((accumulator, currentValue) => {return accumulator + currentValue;
}, 0); // 初始值为 0console.log(sum); // 输出 15
在这个例子中,reduce 函数遍历 numbers 数组,将每个元素加到累加器上,最终返回总和。
如果没有提供 initialValue,reduce 将使用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作为累加器的初始值,并从第二个元素开始遍历数组。
下面是一个没有提供初始值的例子:
const numbers = [1, 2, 3, 4, 5];const sum = numbers.reduce((accumulator, currentValue) => {return accumulator + currentValue;
});console.log(sum); // 输出 15
在这个例子中,reduce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(1)开始作为累加器的初始值,然后从第二个元素(2)开始遍历数组。
reduce 函数非常强大,可以用于执行各种复杂的操作,比如将数组扁平化、计算对象数组的属性总和、按属性分组对象等。
代码实现
function calPoints(operations) {let stack = []; // 使用数组作为栈operations.forEach(op => {if (op === "C") {// "C" 操作:移除栈顶元素stack.pop();} else if (op === "D") {// "D" 操作:将栈顶元素加倍,并将结果压入栈stack.push(stack[stack.length - 1] * 2);} else if (op === "+") {// "+" 操作:将栈顶的两个元素相加,并将结果压入栈stack.push(stack[stack.length - 1] + stack[stack.length - 2]);} else {// 数字操作: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字并压入栈stack.push(parseInt(op));}});// 计算栈中所有得分的总和return stack.reduce((sum, score) => sum + score, 0);
}
657.机器人能否返回原点
题目
在二维平面上,有一个机器人从原点 (0, 0) 开始。给出它的移动顺序,判断这个机器人在完成移动后是否在 (0, 0) 处结束。
移动顺序由字符串 moves 表示。字符 move[i] 表示其第 i 次移动。机器人的有效动作有 R(右),L(左),U(上)和 D(下)。
如果机器人在完成所有动作后返回原点,则返回 true。否则,返回 false。
注意:机器人“面朝”的方向无关紧要。 “R” 将始终使机器人向右移动一次,“L” 将始终向左移动等。此外,假设每次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幅度相同。
示例 1:
输入: moves = "UD" 输出: true 解释:机器人向上移动一次,然后向下移动一次。所有动作都具有相同的幅度,因此它最终回到它开始的原点。因此,我们返回 true。
示例 2:
输入: moves = "LL" 输出: false 解释:机器人向左移动两次。它最终位于原点的左侧,距原点有两次 “移动” 的距离。我们返回 false,因为它在移动结束时没有返回原点。
提示:
1 <= moves.length <= 2 * 104moves只包含字符'U','D','L'和'R'
代码实现
/*** @param {string} moves* @return {boolean}*/
var judgeCircle = function(moves) {var length=moves.length;//如果字符串是奇数,必不可能回到原点。if(length%2===1) return false;//是偶数的时候 只要RL的个数相等和UD个数相等即可。var udCount=0;var rlCount=0;for(let i=0;i<length;i++){if(moves[i]==='U')udCount++;if(moves[i]==='D')udCount--;if(moves[i]==='R')rlCount++;if(moves[i]==='L')rlCount--;}if(udCount===0 && rlCount===0) return true;return false;
};
